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媒体 > 蛋白纳米笼人工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
蛋白纳米笼人工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合作单位从头设计构建了一种氧气通透性可调控的人工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PNC)结构。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PNC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由蛋白质亚单位通过精确有序自组装形成的笼形功能纳米结构,类型多样(如病毒衣壳、细菌微区室、铁蛋白超家族),是蛋白、核酸、矿物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储存、递送与代谢调节的关键载体,还能为细胞内特异性高效酶催化提供限域空间。从材料学的角度看,PNC具有可遗传编码、空间可寻址、可生物合成和易于功能化等优势,为靶向诊疗、催化、mRNA递送、纳米光子学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注。在开发利用天然的PNC之外,从头设计PNC一直是领域内科学家的方向。尽管已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设计具有特定物质通透性的PNC仍然非常具有挑战。

  蓝藻羧酶体外壳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类似病毒衣壳的PNC,具有物质透过选择性(碳酸氢根可透过而氧气不可透过)。受此启发,武汉病毒所等研究团队以羧酶体顶点蛋白CcmL五聚体为构筑单元,结合前期病毒衣壳蛋白-无机纳米颗粒杂合组装的研究基础,通过界面设计,以量子点为模板指导CcmL五聚体组装形成了直径12 nm的PNC。联合使用固体核磁共振和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其结构发现,该PNC为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具有高度保守的五聚体间相互作用界面,并观测到蛋白与量子点的作用位点。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蛋白-无机杂合组装体中获得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

  基于高分辨结构信息,研究团队利用亲和性的分子补丁封闭该PNC壳的孔洞,可逆地控制笼子的氧通透性,从而建立了一种门控机制,首次实现对特定分子具有可控通透性的PNC的人工设计。CcmL PNC有望用于氧气敏感或响应性材料的存储、催化、输送、传感等方面,对类羧酶体人工细胞器的设计也有借鉴意义。此外,该研究建立的两种分别基于量子点和铱配合物的氧气传感策略也为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医思倍,医学研究院

  广州医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番禺创新科技园成立,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培育的医学研究项目。是目前国内生物医疗领域唯一 一家专注于提供医学科研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旗下品牌“医思倍”医学研究院,拥有1500多平方的医学科研实验室以及先进的实验设备。



  医思倍科研团队由来自全国知名医学院校的硕博研究员组成,是一支拥有丰富的医学科研理论以及实操经验的研究团队,能深层次挖掘客户需求,为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解决无暇顾及的临床科研以及因科研条件落后而无法开展实验研究的问题,帮助其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医学科研整体课题服务。基地实验科研平台开设五大生物医学科研技术服务:细胞实验服务、分子生物学检测服务、病理学检测服务、免疫学检测服务、动物实验服务。

  未来医思倍将继续秉承“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服务领先,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与全国数十家三甲医院、高等院校研究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坚持不懈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将依托快捷高效的科学研究协助平台以及丰富的生物医学资源,努力为广大医生、学者提供专业的生物医学研究、科研培训、成果转化等综合性服务。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